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学院新闻

校地协同护生态 科院学子筑新功


2025年04月22日 14:53  点击:[]

我校与新乡市林业局共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和监测中心正式揭牌

4月22日上午,河南科技学院行政楼二楼会议室气氛热烈,我校与新乡市林业局共建的“新乡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和监测中心” 揭牌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副校长马金友、新乡市林业局局长杨富琴等领导嘉宾、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动物科技学院师生代表共同见证这一校地合作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刻。

高校担当:以学科优势赋能生态保护

揭牌仪式上,马金友在致辞中指出,中心的成立是我校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作为拥有植物与动物科学ESI全球前1%学科的高校,我校始终牢记“源于农、兴于农、服务于农”的办学初心,依托兽医学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院士工作站及博士后研发基地等平台,组建了由动物科学、生态学、兽医学等多领域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未来将充分发挥分子生物学检测、栖息地修复等技术优势,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疫源疫病监测提供全链条科技支撑,让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守护太行黄河生态的“硬核力量”。

校地联动:打造区域生态保护共同体

杨富琴局长在讲话中高度评价我校在生态保护领域的贡献:“河南科技学院的科研力量为新乡市野生动物保护补上了技术短板。”她表示,双方将以中心为枢纽,建立“监测预警—收容救护—野放跟踪—科普教育”全流程协作机制,重点在太行猕猴栖息地修复、黄河湿地水鸟疫病监测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仪式现场,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为中心揭牌。

据中心主任胡斌介绍,该中心集“收容救护、科研监测、科普教育”三大功能于一体,首期将重点建设标准化救护病房、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野化训练基地,配备红外相机、无人机、全自动PCR检测仪等设备,可实现野生动物伤病救治、病原检测、迁徙轨迹追踪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同时,中心将与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监测-救护-野放”联动机制,预计年救助能力达200例以上,覆盖全市90%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需求。

生态赋能: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作为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新乡市此次校地合作创新了“高校科研支撑+政府统筹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保护模式。与会专家指出,中心的成立不仅将提升区域野生动物保护的专业化水平,更将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人才联合培养、公众科普教育等多维发力,形成“救助一个物种、保护一片栖息地、带动一方生态”的示范效应。

(图/闫玉君 初审/胡斌 复审/王磊 终审/胡付广 何宏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