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农业大学王选年教授作报告

苏梅国立农业大学Oleksandr Kalashnyk副教授作报告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Eric Limteik Chung教授作报告

驻马店华中正大有限公司副总裁Somchal Chaiyasit作报告

苏梅国立农业大学Yurii Musiienko博士作报告

苏梅国立农业大学Rysovanyi Vitalii博士作报告

河南科技大学杨帆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科技支撑首席科学家、动物科技学院院长何宏轩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胡斌博士作报告
2024年5月23~25日,“国际动物保健与食品安全检测论坛”在河南科技学院成功举办。河南农业大学王选年教授、苏梅国立农业大学Oleksandr Kalashnyk副教授、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Eric Limteik Chung教授、驻马店华中正大有限公司副总裁Somchal Chaiyasit、苏梅国立农业大学Yurii Musiienko博士、苏梅国立农业大学Rysovanyi Vitalii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何宏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胡斌博士、河南科技大学杨帆教授和河南科技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等为行业代表和我校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河南农业大学王选年教授以“动物疾病与免疫抑制性受体”为题,从免疫抑制性受体、PD-1通路与动物病毒性疾病以及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免疫抑制性受体在抗原递呈和免疫识别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王教授详细介绍了PD-1、PD-L1与牛白血病以及鸡马立克氏病的紧密关联,就PD-1升高与T细胞激活展开讨论,表明免疫调节因子在损伤与抗损伤过程中起到平衡作用,在急性感染与慢性感染过程中PD-1的表达情况有所不同,并在体内表现出双重作用。这次报告使我们认识到动物疾病与免疫受体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对动物疫病感染与致病的认知。
苏梅国立农业大学Oleksandr Kalashnyk副教授以“Viewing Animal Heal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imal Pathology”为题展开分享,提到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脂质能够有效减少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并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在日粮中添加大豆和油菜籽油后,牛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有所增加,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所减少。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牛奶的营养价值,也可能对牛奶的风味和物理性质产生积极影响。这些发现为优化反刍动物日粮配方,提高畜产品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Eric Limteik Chung(林志强)教授以“中草药提取物添加与动物健康”为题,介绍了鸡肉在马来西亚餐饮中的地位及目前马来西亚禽类养殖业中存在的抗生素问题,提出中草药提取物与抗生素相比,具有天然、无残留和毒性小等优点。林教授还重点介绍了其在中草药提取物对改善鸡肉品质及肉鸡生长性能方面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从发现、提出问题,到如何设计实验阐明作用机制,阐述了俯仰臂形草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这些结果显示了中草药提取物在未来可代替饲料中的一些非必要抗生素。
驻马店华中正大有限公司副总裁Somchal Chaiyasit以“Animal Health and Food Safety Testing”为题,分别对动物健康、正大集团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动物检测与食品安全检测进行讲述。生物安全是他首先强调的内容,疾病传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故对不同传播途径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务必落实稳生产、严防控。要对猪场人员、车辆进行管控,也要做到猪场生物流防控。对猪群进行健康管理计划,定期采样、及时送检、科学用药等措施保证猪群健康。Somchal Chaiyasit提出推行养殖场备案制和季度监测计划可以及时发现猪群健康异常,快速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利于复盘。
苏梅国立农业大学Yurii Musiienko博士以“Exploration on Teaching Practice of ‘Animal Tissues Embryology’ ”为题,报告了猫脓肿治疗的有效性研究。在报告时,Yurii Musiienko博士首先介绍了猫子宫蓄脓的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临床症状。随后介绍了针对猫子宫蓄脓目前的两种主要治疗方案,分别是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比较。对麻醉药的选择以及切口处理等术前工作进行分析,并详细叙述了手术的过程,包括卵巢切除、子宫切除以及缝合,并指出卵巢子宫切除手术是能挽救动物生命的有效治疗方法,将手术与术后强化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最好的结果。
苏梅国立农业大学Rysovanyi Vitalii博士报告题目为“One World, One Health”。Rysovanyi Vitalii博士研究团队对乌克兰北部地区不同河流中的鲤鱼进行研究,发现鲤鱼体内也存在乌克兰阿片吸虫的幼虫。在调查中发现了乌克兰阿片吸虫感染风险较高,并指出这种寄生虫在该地区的动物和人类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儿童和特定鱼类中感染率较高。同时在6到16岁的儿童中,乌克兰阿片吸虫的感染率高于30%,这种高感染率表明,儿童可能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源或食用受感染的鱼类而受到感染。长期感染可能对儿童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导致腹痛、消化不良和肝脏疾病等问题。
河南科技大学的杨帆教授以“基于复杂模型的兽药残留监测”为题,介绍了确定兽药残留休药期的方法。对于传统方法来说,要求不同靶动物、不同给药途径要分别进行消除试验,严格选择受试药物与受试动物,分组给药后进行采样并及时送检,计算得出休药期。生理药动学模型是基于物质平衡原理,通过血液循环将各组织器官连接起来而建立的整体模型,是兽医药物代谢动力学领域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整体建模方法。杨帆教授指出,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的休药期确定从机理上讲是可预测的,能够减少动物使用量且增加了预测的精准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科技支撑首席科学家、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院长何宏轩教授以“病原体溢出:从野生动物储存宿主到全球流行病”为题,从野生动物与人类接触的病原体溢出、中国流感跨物种传播现状和流行病预防和控制策略3个方面,讲述了病原从何处来,野生动物在疫病传播中的作用,动物病原如何感染人类以及如何做好疫病防控。报告使大家对野生动物在动物疫病传播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高了对疫病防控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胡斌博士以“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疫病防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题,分别从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多样性、疫病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对疫病的影响、野生动物疫病发生的原因以及国家采取的行动等方面介绍了青藏高原地区生物多样性与病原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指出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随后,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贺永惠、徐彦召、王磊,河南科技学院研究生处主任王异民,动物科技学院滕战伟、高佩、孙华润、杜超、徐之勇、夏小静、张守平等青年教师以及动物科技学院20余名研究生围绕动物营养与保健、动物疫病监测及防控和动物食品安全检测等方向分别进行报告。
(图/动物科技学院宣传部 初审/高佩 复审/贺永惠 终审/何宏轩 胡付广)